国内FOF基金的起源要追溯到2005年5月,我国第一只FOF基金的雏形——招商基金宝诞生,由招商证券发行,募集规模为13.58亿元,其投资范围既可以投向公募基金,也可以直接参与二级市场投资。随后银行、券商、信托机构零星发行了一些类FOF的理财产品,每年新发产品数量仅有2至4只。2009年,我国第一只TOT产品(Trust of trust:信托中的信托,2014年之前私募机构主要通过信托平台发行)作为私募FOF的雏形发行,但是由于当时私募基金整体产品数量并不多,策略上也较为单一,基本以股票多头策略为主,给构建组合基金带来很大困难。2010年4月,A股市场有了重要的对冲工具——沪深300股指期货,而在同年两大交易所也推出了融券业务。在此之后,我国私募基金投资策略更为多样化,一些做市场中性,期现套利等策略的优秀私募对冲基金不断涌现。
自2013年开始,私募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均迅速增长,为FOF基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投资标的,而且私募基金业绩表现更为分化。截至2015年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005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4054只,认缴规模5.07万亿元,实缴规模4.05万亿元。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从如此海量的基金中挑选优质标的的难度越来越高,因此市场对于FOF基金的需求日益增加。此外,政府对私募机构的扶持以及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为我国私募FOF基金提供了发展的环境。所以在此后不到3年里,证券投资类私募FOF基金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FOF基金(包括所有投资基金组合的理财产品)已超过600只,其中私募FOF基金最多,占比超过一半。
从业绩来看,近年来国内FOF基金的整体表现比较平稳。尤其在去年股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更体现出了FOF基金的分散投资优势,不仅净值波动较小,而且从2015年至今,国内FOF基金相较于沪深300有近30%的超额收益。从近12个月的FOF基金收益率榜单来看,由乐嘉庆经理管理的新方程稳健精选一号以17.40%的收益排名第一,而同期沪深300下跌34.52%,有超过50%的年化超额收益率。
尽管我国FOF基金近年来一直在高速发展,但毕竟发展历史较短,与海外成熟的FOF市场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整体规模还是市场占比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截至2013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共有7707只,总资产规模为15.02万亿美元,而其中FOF基金在数量和资产规模上的占比分别为16.44%和10.61%。美国FOF基金近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其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带动。而国内FOF基金是一个刚刚兴起的相对小众投资品种,随着基金数量和品种的日益丰富,特别是近年来私募基金的爆发式的增长,也已经为国内FOF基金的发展创新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和肥沃的土壤。在如今安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风险可控、收益稳定可观的FOF基金越来越受到银行委外资金和养老金这样大体量的稳健理财资金的青睐。